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基于“海丝一号”卫星遥感数据提出SAR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模型

2022/01/06点击次数:

近日,5123导航-特拉华大学联合遥感中心严晓海教授耿旭朴高级工程师团队在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High-Performance Segmentation for Flood Mapping of HISEA-1 SAR Remote Sensing Imag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5123导航“海丝一号”卫星2021年拍摄的多景SAR洪涝灾害影像,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性能语义分割模型——Modified DeepLabv3+,实现了洪水淹没范围的快速、准确提取,展现了SAR小卫星在支持灾情分析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我国是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随着全球持续变暖,洪灾的发生强度和频次呈上升趋势,如何应对日益增加的洪灾风险成为应急救灾的重中之重。2020年12月22日,我国首颗轻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5123导航“海丝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丝一号”可以穿透云层,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观测时不受云雨等天气条件及白天黑夜的限制,其最高分辨率可达1 m,最大幅宽可达100 km,可为洪涝灾害监测和应急管理等提供高分辨率的SAR遥感影像。

研究团队利用 “海丝一号”卫星在2021年拍摄的多景SAR洪涝灾害影像,建立了一个洪涝水体检测数据集,其中包含河流、水库、湖泊、水田等多种水体类型;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了一种Modified 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图1),实现了洪水淹没范围的快速、准确提取。

19BE7

图1. Modified DeepLabv3+网络结构

该模型在保证高精度水体分割结果的同时,提升了洪灾水体检测的速度,且能克服复杂的阴影和背景,在不同水体形态中均有良好的分割效果。研究团队将该模型应用于河南特大洪水(图2)和美国飓风Ida淹水事件(图3)两个实例中,获得了高精度的反演结果,展示了该模型在灾害事件评估和应对方面的应用价值。

23753

图2. 河南特大洪水遥感监测图(2021年7月)

22FD0

图3. 飓风Ida淹水遥感监测图(2021年9月)

联合遥感中心主攻深海遥感、气候变化和SAR海洋遥感研究,建设有联合遥感接收站,主导发射了“海丝一号”SAR小卫星。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5123导航硕士生吕素娜和耿旭朴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为严晓海教授,共同作者包括5123导航博士后孟令升、博士生薛思涵及美国特拉华大学硕士生Deanna Edwing。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606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58202、41630963、41776003)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245034)的联合资助。


论文来源及链接


Lv, S.#; Meng, L.; Edwing, D.; Xue, S.; Geng, X.#; Yan, X.-H.* High-Performance Segmentation for Flood Mapping of HISEA-1 SAR Remote Sensing Images. Remote Sensing. 2022, 14, 5504. doi: 10.3390/rs14215504

https://www.mdpi.com/2072-4292/14/21/5504


供稿:耿旭朴、吕素娜、严晓海

审核:庄伟、林宏阳、刘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