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海洋体实验室
微信/微博账号:海洋媒体实验室
海洋代言人带你
探索地球上70.8%的海洋世界
本期作者
主编:李思翰
采编:林喆滢、粱明珊、孙一心、张效琬
文稿审核:5123导航 丁少雄教授
如果说到眼斑双锯鱼,大家可能会满脸问号,但说到小丑鱼,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可爱的尼莫。还记得十七年前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将小丑鱼引入了大家的视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橙黄色的皮肤和白色条纹是其标志性的特征。
《海底总动员》
在此之后,小丑鱼也成了水族馆中的常客,深受水族爱好者们的喜爱。事实上,眼斑双锯鱼便是电影中尼莫这类具有红白条纹的小丑鱼的原型。
眼斑双锯鱼 (图源:Nick Hobgood / wiki commons)
我们回到电影,父子情深可能是《海底总动员》最为打动人心的一个标签,电影中小丑鱼父亲马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和尼莫团聚并学会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使观众深受感动。但尼莫和马林真的是父子关系吗?
电影开头,小丑鱼夫妇马林和珊珊共同期待着一群即将孵化的新生命,但灾难突然降临,妻子被鲨鱼吃掉,即将孵化的鱼卵也几乎被一扫而空。伤心欲绝之时马林发现了一枚仅存的鱼卵——也就是后来的尼莫。于是,马林带着尼莫开始了单身父亲带儿子的生活。
马林和珊珊共同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仅剩一颗鱼卵
这剧情乍一看很温馨,但仔细一想,不对呀,主角可是小丑鱼呢,小丑鱼的世界里可不会存在这种单亲家庭的励志故事。凭笔者浅薄的海洋知识,剧情发展应该这样才对:
痛失妻子的马林在经过短暂的悲伤之后,随即振作起来,花了一段时间给自己拾掇拾掇,做了个“变性手术”,摇身一变成为了玛琳,而残余族群中另一个最大的小丑鱼则升级为玛琳的老公,玛琳产下一大批卵,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家族”。当然,马林也可以选择不变性,而是离家出走,寻找另外一个族群,通过一番斗争后,在新族群中获得新的地位。如果这样发展的话,《海底总动员》这个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但这,就是真实的海洋世界。
# 雌雄同体的小丑鱼
其实,小丑鱼是群体动物,也是雌雄同体且雄性先熟鱼类, 即首先发育成雄性, 经过一定的环境及种群演变, 最后转化为雌性。在小丑鱼的母系社会中,同一个海葵上共生生活的小丑鱼在繁殖上遵守着严格的等级差别。这种等级差别建立在个体大小的基础上,通常由一只体型最大的“女王”带领一只具生殖能力的雄鱼,其他成员包括无生殖能力的其他中等体型的成鱼和幼鱼。
而在影片的开头,可以看出马林和珊珊的体型相差不大,这实际上是与现实不符的。
别看一群小丑鱼中雄鱼那么多,但它们其实是一夫一妻制,只有一只个体最大的雄鱼才配被“女王”选中,成为交配对象,其他个体较小的鱼都要排队等候。且一旦确立了“夫妻关系”,“女王”便会利用自己体型上的优势,从各方面打压雄鱼,尤其是从食物来源,以防止配偶个体过大,由雄性转变为雌性而取代自己的位置,同样,在雄性之间,以大欺小,争夺地位和食物以获得交配权的“乱斗”也时有发生。因此,小丑鱼的世界可不如影片那般温馨和谐。
只有等这个群体中最大的雌鱼死亡后,第二大的雄鱼才能变性成雌鱼来顺次补充,夺取首领之位,而剩下鱼群中最大的雄鱼终于等到了机会,与之交配。在影片中,马林能与珊珊交配则必然是雄性中体型最大的,那么当妻子珊珊去世后,马林应是作为最大的鱼类来接替珊珊的位置,变性为雌性,即成为尼莫的“新妈妈”,再寻找新的伴侣进行交配。另有研究表明, 某些情况下幼鱼能够越过雄鱼阶段, 直接变成雌鱼。该现象一般发生在雌、雄鱼均离开鱼巢或幼鱼所到新巢穴中雄鱼和雌鱼均十分弱势的情况下。这也意味着离开爸爸的小丑鱼尼莫极有可能越过雄鱼阶段,成为一条小雌鱼。
# 小丑鱼为什么可以变性呢?
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秘一下小丑鱼马林一生中可能经历的性别发育过程:
无性别阶段
首先未成熟幼鱼即马林刚出生的时候,早期的性腺原基中仅可见性原细胞和血管,慢慢的其初级卵母细胞卵巢占据了性腺的大部分,同时具有非功能性精巢组织。此时为不具有性别的幼鱼 。
发育成熟的雄性
接着,它拥有了一些功能性精囊和初级生长阶段的卵母细胞,性腺中出现大量的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此时即为发育成熟的雄性。
具有交配能力
当马林成为了一条成熟的雄鱼后,性腺为两性性腺,具备了成熟的精巢及未成熟的卵巢。这时候的它便具有了与珊珊交配的能力。
性转化时期
珊珊去世后,马林便要开始准备接替珊珊的位置了。于是在性转化时期 ,精巢组织退化,出现大量的游动精子,卵巢发育充满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慢慢的,它具有了卵巢腔和含卵片层,只有周边核仁期卵母细胞,精母细胞、精细胞或者精子已经完全消失。
发育成雌性
最后,马林终于变性成功,成为一条成熟的雌鱼,拥有卵巢及产卵片层,具有发育阶段不同的卵母细胞,而它的精巢缩小至很小的一条窄带,退化的组织包围着性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当珊珊死后,雄鱼马林则会开始进行变性,接替她的位置,甚至当尼莫长到一定的体型时,还有可能和尼莫进行交配,简直是一出晚八点档的家庭大戏。
事实上,除了小丑鱼,在自然界还有许多自身存在性转现象的生物,例如黄鳝、石斑鱼等。人类拥有复杂的身体系统,很难改变自己的性别,但这对一些鱼类来说及其简单,且生物变性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其在生物学的代价,因此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优势。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温度升高,以及城市废水中大量存在的激素等因素影响,导致很多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影响性别分化,反而使这种优势成为劣势,给他们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图源:视觉中国
因此在你还仅仅把保护环境当做是一个口号的时候,也许正有一群小丑鱼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面临着死亡。
参考文献:
[1]刘亚娟,胡静,马振华.小丑鱼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9,38(04):575-580.
[2]鞠晨曦. 公子小丑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及盐度对幼鱼生长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3.
[3]田佳,陈芸,王艺磊,张雅芝.鱼类性别决定的影响因素[J].生命科学,2010,22(10):971-977.
[4]王德寿,吴天利,张耀光.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29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