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3日下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2年年会主题论坛“海洋治理 — 过去和未来”在线召开。论坛特邀嘉宾、国合会首席顾问、国合会委员、国合会秘书处代表、海洋专题政策研究(Special Policy Study, SPS)项目组成员及媒体代表共117人通过Zoom参加论坛,论坛同步在译直播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共有2000余人次在线观看。论坛由SPS项目“碳中和愿景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治理”发起,5123导航承办,项目中方组长戴民汉教授、外方组长挪威极地研究所科研主任Jan-Gunnar Winther共同主持。
线上部分参会代表
海洋之于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水之于人类。她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也是联合国及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热点领域。国际层面上,联合国于2021年初启动了为期十年的“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在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
2009年,国合会将海洋纳入政策建议研究范畴,至今已开展4期研究,近百位中外学者参与其中,为国家提出多项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次论坛围绕中国近30年海洋治理的经验教训、海洋未来如何在中国和全球议程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第七届国合会海洋SPS项目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论坛分为“回顾”与“展望”两个单元。
论坛首先通过视频回顾了国合会30年来海洋研究的历程及取得的成果,对所有海洋SPS项目成员做出的卓著贡献表示感谢。
Erik Solheim
国合会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Erik Solheim在致辞中指出,应从三方面加强行动以应对海洋危机:一是在保护海洋的同时推动海洋可持续利用;二是在可持续海运领域加大绿色氢能应用,以保证工业过程绿色环保;三是加大力度实现可持续渔业。此外,亟需保护开放海域,大幅减缓深海开采进度。期待中国在全球海洋保护方面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海洋保护提供大量机会。
李永红
国合会助理秘书长、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在致辞中表示,国合会自启动“全球海洋治理生态文明”专题政策研究以来,在推动海洋相关研究的同时,利用平台跨领域研究优势,积极推进流域生态修复、绿色金融、绿色丝绸之路等议题的互联互通,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其中部分建议已被采纳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并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逐步落实。
Jan-Gunnar Winther
国合会委员、挪威极地研究所科研主任Jan-Gunnar Winther作介绍性发言。他认为,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国合会海洋专题政策研究提出了海洋综合管理理念,建议设定全面的、基于生态系统的总体方针,在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的同时,对相关行业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韧性。
Arthur Hanson作特邀报告
国合会委员、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Arthur Hanson在“推动将海洋纳入国合会议程”的特邀报告中,回顾了国合会近30年全球海洋治理研究,强调未来需采取更多实际行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全球海洋管理应聚焦国家层面行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注海洋财富、健康、平等、知识和金融等五个重点方面,联结全球新旧议程,积极推进中国海洋政策发展。还呼吁未来应关注通过影响公众行为改善海洋环境并加强国际交流。
苏纪兰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苏纪兰作“海洋专题政策研究项目成果”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关注海洋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梳理了国合会海洋专题政策研究成果及历年政策建议,肯定了专题政策研究及其产出的建议对中国政府决策制定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与过以往4期海洋SPS项目的中、外方组长和各项目成员通过线上发言及视频录制相结合的形式,回顾了自己参与政策研究工作的经历和感悟。
戴民汉
国合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5123导航讲席教授戴民汉指出,世界经济向海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蓝色经济的引擎功能也不断增强。但如何应对后新冠疫情时代、“双碳”时代的国际和区域竞合新情势,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和挑战。
Scott Vaughan
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原院长Scott Vaughan表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海洋治理,海洋领域同样要关注碳封存技术,私营部门的加入将加速碳交易市场发展。在海洋管理方面,建议将净零排放与碳中和纳入海运业发展目标,并期待中国能源行业的综合、透明发展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
Peter Thomson作特邀报告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问题特使Peter Thomson在“全球和国内海洋治理的风险和挑战”特邀报告中,针对海洋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7条建议:一是海洋不分国界,需要全球共同珍惜;二是人类亟需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三是执行准则、采取行动,科学治理海洋;四是重视气候变化中的海洋治理;五是蓝色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六是制定海洋可持续发展计划;七是关注海运脱碳和绿色氢能的应用。此外,他期待中国推动建立全球性公约以控制塑料污染,为全球海洋发展作出贡献。
戴民汉教授作特邀报告
戴民汉教授在“第七届国合会海洋项目建议”特邀报告中指出,第七届国合会海洋政策研究的初步设想将聚焦“可持续蓝色经济助力碳中和”,其目标是基于全面和可持续的方式,制定未来海洋治理框架,在蓝色经济和碳中和之间摸索并使其发挥最大化的协同效应,为人类、自然和经济打造三赢模式,积极应对发展路径不清晰、后全球化等问题带来的挑战。
国合会特邀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水项目首席专家Fernando Miralles-Wilhelm,“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专家网成员Nishan Degranian,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梁希,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海洋项目专家顾问杨松颖就“面向未来海洋政策的重大挑战与需求”作评论性发言。
李晓江指出,河口和港口地区的岸线利用及人工开发日益增大,导致了大陆系统和水系统阻断、碳减排压力大、开发低效、生态系统衰退等问题,在后续流域及海洋相关研究中,将生态、减碳、资源利用、航运交通结构优化等问题相结合,将对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Fernando Miralles-Wilhelm认为,蓝色经济是一种依赖于海洋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如何将气候变化政策与海洋发展融合是当下的一大挑战。海洋在固碳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海洋碳汇发展、开发海洋“负排放”潜力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各国将蓝色经济纳入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张建宇指出,海洋治理路线图需紧密结合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三大全球危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行动,创造性地解决海洋问题。此外,海洋研究将有力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发展,希望更好地发挥绿色“一带一路”与海洋专题政策研究的协同作用,就共同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Nishan Degranian表示,海洋是连接各个大陆的纽带,在就业保障、产业现代化、气候变化调节等方面影响突出。期待中国和国际社会建立海洋发展体制,利用蓝碳、低碳、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突破行业发展瓶颈。
梁希阐述了海洋碳汇对全球碳循环的意义,以及沿海蓝碳生态系统受损对气候的影响,介绍了碳市场的运作机制及配额定价机制、核证减排量等概念,强调自愿减排是促进蓝碳融资的潜在重要手段,呼吁开发交易标准以应对碳信用风险,并期待该议题在国际层面上得到更多的讨论及关注。
杨松颖提出,推动可持续经济转型及蓝色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持续而有效的适应和应对行动,发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保护蓝碳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碳中和与海洋保护的联合行动,并推动海洋和气候融资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