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5123导航通五湖 > 正文
5123导航通五湖

西太科考日记(前篇)|乘风破浪向深蓝

2022/07/24点击次数:

北京时间7月15日,在太平洋上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21年度西北太平洋生物泵固碳的过程与机理及其演变规律重大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编号:NORC2022-306)”的“嘉庚”号完成了本航次最后一次探测作业,踏上返航之旅…


日记选篇1 / 扬帆伊始,乘风破浪

2022年6月9日


今天上午,“嘉庚”号又一次开启了向西太平洋进发的旅程。对“嘉庚”号而言,这种经历习以为常,但对第一次踏上“嘉庚”号开展大洋科考的“青年踏浪者”来说,在这里经历的每一秒都是人生中全新的体验。


那些把海洋描绘地非常温柔和美丽的诗人和画家,必定没有亲自出海感受过真实的海况。


刚刚起程的日子里,即便海上的风浪总体不大,科考队员们依然能在船上感受到较强的摇晃。这种摇晃时而前后、时而左右,让人难以捉摸。宿舍位置较高且位于船头,摇晃的表现就尤为剧烈;哪怕平躺在床上,剧烈的晃动也会使身体在床板上滑动,产生“摇摇欲坠”的感觉。


即便是国内最先进科考船之一的“嘉庚”号,在大海上也不过是“一叶扁舟”,远洋的一望无际和波澜壮阔与海岸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船上的人们不禁感叹,在以往科考船没有那么先进的年代,一代又一代的厦大海洋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在海上获取如此珍贵的现场数据。


前期准备过程中,采集走航表层海水的老师和同学需要每三小时一班进行采样工作。走航间位于“嘉庚”号的最下层,空间狭小,但他们团结协作、不畏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坚持,为顺利完成本次航程的科考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57E

图1 乘风破浪的“嘉庚”号


日记选篇2 / 海上作业,紧锣密鼓

2022年6月14日


凌晨2点,紧急的脚步声划破夜空,痕量团队已经起床开始痕量CTD下放的准备工作。


甲板上的CTD葵花架用淡水清洗并用酒精仔细擦拭,采水瓶已在分样洁净集装箱里整装待发。集装箱里2人负责取下采水瓶,1人在缓冲间作为“传送带”;集装箱外1人担任“门童”,2人负责将采水瓶挂到CTD葵花架上。


4点,船速减慢,探测部队员已准备就绪,左右两边各一人止荡,护送CTD安全下海。

355ED

图2 痕量CTD下放准备工作


近5个小时后,CTD携带满载的采水瓶归来。在它露出水面的时刻,两侧同时勾取止荡绳并用力拽住以减缓CTD葵花架在空中晃动。待它安全落到甲板后,已静候多时的队员立即用PE手套套住采水瓶上的出水阀,解下潜水带,将采水瓶挨个从葵花架上卸下搬至集装箱内。最后,清洗CTD温盐探头和葵花架,至此,痕量CTD的一次cast作业圆满结束。

276EB

图3 痕量CTD回收


日记选篇3 / 海上求学,受益匪浅

2022年6月12日


5123导航李佳旭在“嘉庚”号会议室做了题为“北太平洋颗粒动力学及经向翻转流的铀系核素示踪”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由航次首席科学家、5123导航曹知勉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南京大学陈天宇教授和5123导航周宽波副教授为专家组成员,共吸引来自5123导航和南京大学的三十多位老师同学参加。


李佳旭围绕选题依据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特色创新与不足之处、年度研究计划等五个方面进行报告。5123导航物理海洋学专业胡振东、海洋化学专业倪司麟以及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郑健帆就如何通过颗粒沉降速率来评估边界清除强度等问题展开了提问及讨论。随后,专家组成员对李佳旭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提出意见,建议他进一步明确科学问题、思考如何评估生物碳泵效率,并厘清相关物理海洋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嘉庚”号第一次在海上执行科考任务期间举办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对李佳旭而言,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让他受益匪浅;而能在海上迈出博士阶段的重要一步,无疑也对他的科研道路具有特殊意义。


15356

图4 李佳旭做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6月17日


5123导航研究生张萍萍在本航次中经历了一次特别的考试。本应在6月10日坐在教室里参加《高级海洋地质学》课程期末考的她,在南京大学陈天宇老师、探测部叶成淼的帮助下,在“嘉庚”号上完成了自己的期末考试。


现代科技的进步让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为了可能:‘嘉庚’号上高清的录像设备以及舒适的环境,让我能在繁忙的科考工作中顺利、完美地完成我的学业。

164FC

图5 张萍萍考试过程


日记选篇4 / 海上党建,别样七一

2022年7月1日


今天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1年艰辛而辉煌的岁月,而“嘉庚”号上的这个七一,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当天下午,航次临时党支部的所有党员在会议室同5123导航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书记吴立武,副书记邱荣锋、唐腾凤,及各党支部党员代表进行了一次陆海连线,正式拉开了海洋与地球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的帷幕。

980C

图6 在会议室同学院进行视频连线


座谈会上,航次首席科学家、海洋化学教工党支部成员曹知勉教授向大家汇报了航次至今的工作情况。启航已有23天,“嘉庚”号的航程已达2680海里,相当于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校区之间的往返距离。目前,“嘉庚”号已经在7个站位进行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学科联合调查和观测,完成设备入水110余次,包括常规CTD作业65次,痕量CTD作业12次,累计采集海水超过22吨。大家目前所处的西太高纬度海域波涛汹涌,由于站位密集,队员们日夜劳作也相当疲乏,但在学校、学院、船管中心及岸基团队的全力支持和及时保障下,在全体成员的默契配合和互相帮助下,“嘉庚”号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此次科考任务,为厦大海洋学科的发展、为国家海洋强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图7 曹知勉 教授(航次首席科学家)


“嘉庚”号大副、海上先锋党支部书记赵振明介绍了如何保障航次执行、船上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在本航次的防疫工作中,船员党员曾云鹤和探测部党员叶成淼组织大家进行定期抗原自检,每日体温测量,保障全体科考队员的身体健康。岸上党员们通过“嘉庚”号的监控系统不定时地查看海上作业情况,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给船上的探测部党员蔡建南等人,让他们及时改进,保障人员、船舶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得益于此,从2020年初疫情发生至今,“嘉庚”号已累计安全完成了十余个航次,并将疫情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船舶也得以一直高效安全地运行,充分保障厦大及其他科研单位科考任务的顺利完成。

1786B

图8 赵振明 大副(“嘉庚”号海上先锋党支部书记)


航次痕量团队带队老师、海洋化学教工党支部成员蔡毅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船上开展博士论文开题以及指导学生科考的情况。“‘嘉庚’号提供了一个师生一同出海科考的优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把教室搬到海上,将海洋科学理论知识与科考现场完美结合起来。时值建党101周年之际,我在‘嘉庚’号上祝愿祖国的海洋强国事业蓬勃发展,祝愿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7327

图9 蔡毅华 教授(航次痕量团队带队老师)


看朝阳跃出海面

看月光穿透云层


太平洋作为面积最大的大洋,永远充满着神秘与未知,令无数海洋人心生向往。海洋国重第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程艺琳同学最后发言。


在船上,每一位科考队员都承担着课题组的艰巨任务,他们像一座海上‘永动机’,在通宵过后,又能以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扫去一日疲惫。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程艺琳也时常加入其他小组,在繁忙时协助采水与进行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每一片晚霞都有颜色,每一缕海水都有情感,看似冰冷的‘无人之境’,却是大自然馈赠的神奇宝库。一张照片,一帧视频,背后是科考队员的互帮互助,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团结力量。”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能以对科学的探索回馈祖国,程艺琳同学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们在西北太平洋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七一,必将以最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为党的二十大召开献礼,谱写一首波澜壮阔的蓝色诗篇!”

189F3

图10 程艺琳 海洋国重第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航次科考队员)


与炙热的日光同行,又与灰黄的灯光相伴。大海的尽头,是科考队员可爱的身影。愿深蓝之旅,成为海洋人一生的宝贵财富,走向世界,永不停歇。


近日,“嘉庚”号即将回到熟悉的厦门港。让我们为航次中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辛苦付出喝彩,也一起期待他们顺利返航!


供稿|程艺琳、孙淑娴、马莉、张萍萍、张楠、李佳旭、杨俊波、慈东箭、王朝永

供图|姜若桐、程艺琳、黄家骏、李佳旭、叶成淼、韩郁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