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由5123导航牵头,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MARCO)”(2016YFA0601200)在厦门召开课题绩效评价工作会议。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次课题绩效评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按科技部要求,项目牵头单位组建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院士任组长,5123导航焦念志院士、戴民汉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王辉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丁平兴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广西大学余克服教授、河海大学齐义泉教授任委员的绩效评价专家组。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张峰处长出席并致辞,5123导航科技处赖日泉副处长主持会议并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项目首席科学家黄邦钦教授、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项目办公室等40余人出席会议。
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完成情况和四个课题的绩效评价汇报,对照课题任务书,专家们充分肯定了项目各课题的工作,认为四个课题均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各项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围绕项目关键科学问题,四个课题分别在海洋生态系统固碳过程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时空调控机制、海洋典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时空和多层级调控机制、海洋酸化对固碳关键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海洋典型碳库变动与气候变化和酸化的关联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实现项目总体科学目标“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海洋储碳机制和碳库变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专家组也希望各课题继续深入拓展现有研究成果,在海洋储碳机制及关键区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MARCO)”自2016年实施以来,共实施26个航次,其中独立组织3次,联合组织6次,累积出海754天,共计时长4829人*天。项目共产出并汇交21个科学数据集,总数据量约 2 TB。在边缘海固碳过程与储碳机制、海洋酸化对初级生产关键过程的影响、海洋碳库变动与全球变化的关联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已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Water Research,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rogress in Oceanography等地学、海洋、环境与生态领域的权威和主流刊物发表论文136篇,其中SCI收录123篇,第一标注94篇。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1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人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获第二届科学探索奖。项目已完成财务审计和科学观测数据汇交等工作,此次课题绩效评价会的顺利召开,为下一步项目绩效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绩效评价工作会议会场
线上参会专家、领导与部分课题成员
黄邦钦、林森杰、史大林和胡建芳分别作课题绩效评价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