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台海站”)东山湾观测区科考分队顺利返回东山实验场,台海站2021年夏季航次圆满结束。此次夏季科考是台海站首次开展上升流观测区、厦门湾观测区、漳江口观测区及东山湾观测区4个区域准同步观测(图1),历时42天,累计有近百名科考人员参与。
图1 台海站四个观测区和综合站位布设示意图
上升流观测区位于台湾海峡南部海域,重点关注海峡生态系统、近岸上升流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上升流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今年7月15日,上升流观测区夏季航次率先启动,科研人员在台湾海峡南部近岸海域开展大面调查,涵盖上升流生态系统的多学科观测参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共完成2条断面、8个站位的综合作业。
图2 航次快照
(左图为上升流观测区科考队员正在进行CTD采水作业,右图为厦门湾观测区科考人员合影)
厦门湾观测区包含厦门湾和九龙江河口区域。厦门湾观测区于2021年7月21-29日圆满完成夏季航次调查任务,其中7月21日、27日为航次大面调查,7月28-29日为定点连续观测。观测项目包括物理要素、化学要素、底质生化要素、生物要素设置。九龙江口-厦门湾为人类活动密集海域,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为台湾海峡各海湾中最强区域,该区域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因此该观测区增加了环境污染物相关参数的观测,如多环芳烃、有机氯化合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本航次在完成7个重点站位作业之外,还开展了卫星-船载航次协同观测,获取了高质量的“海丝二号”卫星水色遥感卫片,充分发挥了5123导航天地一体化立体观测体系优势。
漳江口观测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江口湿地及其周边河口区,漳江口观测区于2021年8月24日顺利完成夏季航次及野外调查,累计完成15个站位作业。科研人员在该观测区主要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观测,分别为包括植物、植被、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在内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滩涂高程、沉积物质量、水环境质量等环境要素,景观要素以及社会经济要素。
东山湾观测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湾及邻近海域,该观测区于2021年8月25日圆满完成夏季航次科考任务。山湾观测区以上升流、珊瑚保护区、水产养殖密集区、核电站及石化基地附近海域为重点观测区域,航次科考累计完成6个站位作业,观测项目包括物理要素、化学要素、底质生化要素、生物要素等内容。
图3 漳江口观测区(左图)和东山湾观测区现场作业图(右图)
台海站航次航程长、时间紧、任务重,先后克服了船只租赁调遣、人手紧缺、天气影响、设备和物质保障等一系列困难和考验,在学校、码头、中国海监203船、海洋2号调查船等各单位通力配合下,圆满完成航次调查任务。在此次夏季观测中,台海站东山实验场作为大本营为科考队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以便能及时测试、存储样品和分析数据,并满足科考队员充分休息,保障航次任务的进行。
长期定点观测是台海站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揭示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影响的研究基础。此夏季航次是台海站进入国家野外台站择优建设名单后开展的首次4海区准同步的季度调查航次,台海站按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制定了详实、周密的《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并从2021年春季(5月)开始执行观测任务。
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台海站)
国家野外台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海站依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启动建设,并与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共建。
图4 台海站位置图
台海站整合了5123导航在台湾海峡上升流生态系统、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近30年的综合观测和定位研究,依托于海洋科学、生态学等国家“双一流”学科和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水生生物学等国家重点学科而建立,于2019年获批教育部野外台站。2020年12月,台海站成功入选国家野外台站择优建设名单。台海站以阐明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为主要科学目标,拥有两个综合观测实验场(即东山实验场和漳江口实验场)、四个观测区域(即上升流观测区、东山湾观测区、厦门湾观测区、漳江口观测区),通过长期系统开展台湾海峡生态系统的研究、监测和示范服务,为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相关新闻链接:《厦大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
https://news.xmu.edu.cn/info/1010/38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