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在厦门如期开幕。本届论坛由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主办,5123导航、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同承办。开幕式由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执行主席、5123导航副主任曹知勉教授主持。
曹知勉教授主持开幕式
5123导航副校长尤延铖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郑煜铭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研究员致开幕辞。
尤延铖副校长对与会地学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5123导航将继续发挥特色海洋环境学科群优势,在服务海洋强国、科技强国战略上持续不断地贡献厦大力量。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新一代青年地学人能够交流互融、缔结友谊,激荡动能,把握地球科学的发展大势,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尤延铖副校长致辞
郑煜铭副所长表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发展,希望借此次论坛之机,与青年科学家们一起,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不懈奋斗。
郑煜铭副所长致辞
陈彬副所长总结了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技赋能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厦门实践”。希望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乘着青年地学论坛的东风,与全国地球科学学者深入交流学习,推动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长远发展。
陈彬副所长致辞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晏宏研究员致辞并颁发特别贡献奖。
晏宏研究员致辞
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左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周晓兵
左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王芳
左三:武汉大学 沈焕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耿雷教授代表第十届地学论坛承办方进行宣讲。
耿雷教授宣讲
开幕式后,5123导航戴民汉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贺泓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金华研究员围绕“海岸带复杂系统演变与临界过程”“大气中的环境催化过程”“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过程中的硫循环”“气候变化下的高寒草地与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和“生物地磁学:前沿与交叉”等议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戴民汉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贺泓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沈延安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王艳芬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李金华研究员作大会主旨报告
青年地学论坛是由中国青年地球科学家发起,以杰出科学家为顾问,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参与主体的自由、平等、争鸣的交流平台,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青年地球科学工作者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盛会。论坛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分别在兰州、乌鲁木齐、西安、成都、南京、西宁、贵阳和武汉成功举办八届,并于今年首次在海滨城市举办。
本届论坛创新融合厦门城市的海洋文化,以“陆海之书,青春共读”为主题,围绕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地球化学,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海洋地球科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地表过程与地貌,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气溶胶与大气环境,水文地球科学、矿产与资源,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冰冻圈科学,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20个主题,共安排4500余个报告及“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系列科普、研讨、展览等特色活动,旨在探讨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推动国家地球科学事业的持续创新和健康发展。截至5月18日,论坛已吸引5300余人参会,含2600余名研究生。
青年力量,不同年龄层研究者间的接力赛场
从几位青年学者的一拍即合到如今数千人参与的盛会,青年地学论坛的学术影响力与青春活力齐头并进。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地学人传承前辈精神,埋头苦干、矢志创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在这里,资深科学家分享经验,为青年学者的求索探路领航;青年科学家们交流探讨,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注入蓬勃动力;青年学子们汲汲求索,为学海扬帆奠定坚实基础。
论坛现场
交叉融合,多学科交叉碰撞出的灵感宝库
从距今千百万年的古环境回看当下的全球气候变化,在元素地球化学的变化足迹中解读地球留下的谜语,“上天”“入地”“下海”,由表及里揭开地球的奥秘,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当下,“三深一系统”(深空、深海、深地、地球系统)与宜居地球是地学领域学科发展战略的关键词。本届论坛的主题与专题充分体现了青年地学学者们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从各自学科背景出发,围绕地球科学的共同关切。
分会场汇报现场
现场交流
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之外,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还开创性地开展“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系列科普、研讨、展览活动,科技论文写作心得与经验分享等特色活动。未来,青年地学论坛将继续扬帆,为推动中国地球科学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乃至科技创新事业与科普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