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王克坚、高坤山国重自主课题研究成果在PLoS ONE发表
高坤山、王克坚教授两个课题组在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的支持下,联合开展了海洋酸化生理与分子响应的研究,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CCMA 106,分离于南海)为材料,运用抑制...
发表于:2017年04月06日
大洋与近岸硅藻对碳酸盐系统日变化及CO2浓度升高的光生理学响应
近岸水域,与外海或大洋相比,生物生产力高,生物同化与异化作用导致明显的pH昼夜变化。这种碳酸盐化学的昼夜变化,与全球海洋酸化相比,可能对生物产生更明显的影响。为此,研究海水碳酸盐系统振荡及其条件下的海洋...
发表于:2017年01月06日
九龙江口间隙水交换和海底地下水排放的溶解物质:基于224Ra/228Th不平衡法的新认识
间隙水交换(Pore water Exchange, PEX)和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SGD)是河口和近岸区域海底与水体生态系统之间溶解物质(如溶解无机碳、营养盐和痕量金属等)交换的两个主要过程。两者发生的...
发表于:2016年12月14日
氮限制条件下颗石藻(大洋球石藻)对不同氮源和光强的生理学响应
大洋球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钙化浮游植物(颗石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通过钙化作用合成碳酸质的外壳,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洋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受限于营养盐;而...
发表于:2016年11月18日
长期海水酸化对硅藻(三角褐指藻)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硅藻作为水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在全球碳及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迄今,海洋酸化对硅藻及其它浮游植物类群影响的报道,大都基于短期实验。短期酸化研究的结果,对理解细胞响应海洋酸化及相关...
发表于:2016年11月03日
凌峰论坛第五十五讲:陆架海与河口动力学及数值模拟
Lingfeng Forum #55: Dynamics and Modeling of Shelf Seas and Estuaries Convener: Zhiyu Liu Time: Sep 16,...
发表于:2016年09月06日
凌峰论坛第五十二讲:大气化学与气溶胶
Conveners: Bingbing Wang and Min Hu Venue: Zhou-Long Quan B3-202 Date: July 12, 2016 (Tuesday) This workshop will focus on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aerosols from labo...
发表于:2016年07月11日
高坤山教授课题组发现紫外辐射对珊瑚幼体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我实验室高坤山教授课题组与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Biology and Aquarium, NMMBA)在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发表合作研究论文(Incident ultraviolet irradiances influence physi...
发表于:2016年06月04日
三维光电极应用于光电催化水解的研究进展
陈曦教授课题组在三维光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水解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Enhanced performance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nanostructural p...
发表于:2016年05月27日
我实验室海洋湍流混合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湍流混合是海洋中物质、热量、动量与能量交换的主要物理过程,是维持大洋子午翻转环流的主要因子,对全球气候系统的维持与变化有着重要影响。逐步加深对海洋湍流混合过程的认识,不断改善海洋湍流混合的参数化方法是...
发表于:2016年05月16日